12年前,謝云湖是機械加工廠一名普通工人;12年后,他是加工廠負責業務的副廠長。近日,記者在天津市武清區上馬臺鎮裕盛液壓機械加工廠找到正在忙碌的謝云湖,聽他講述了自身經歷的機械加工行業變化。
今年45歲的謝云湖初中畢業后,跟隨二哥謝云河學習車床加工,當時在家有幾個車床設備,給別人做些零散加工活。經過幾年的煅練,技術上已成熟的謝云湖到上馬臺鎮裕盛液壓機械廠應聘,成為一名車床工人。據他介紹,剛參加工作時,公司的車床設備非常簡單,加工的產品也都是一些小零件。當時雖然設備簡陋,但精度要求很高。有一次,比利時一家企業在裕盛機械廠加工一批鏈輪,每個鏈輪要求精度誤差在0.02毫米,如果超出即為不合格產品。這批活結束后,謝云湖憑借精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成了廠里唯一一個沒有殘次品的工人。
提到對精度的測量,謝云湖還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2009年以前,企業里生產的大型五金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百分表測量管件內徑。普通的百分表,最高只能測量300至400毫米,而他們生產的機械件,有的長達1米、2米,這樣的大型管件要求精度非常高,誤差幾乎是五分之一頭發絲那么小,當時沒有精確的測量工具,只能憑著大家的經驗,很多管件都是到最后成品組裝時才發現不合格。平時愛好鉆研的謝云湖見此情況,利用廢舊的百分表桿,和新的百分表進行組裝,為了能將這百分表桿加長,滿足大型五金件的測量,謝云湖一邊翻書查找,一邊向老師傅請教,但最終還是沒有找到現成的經驗。執著的謝云湖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吃飯時想著這事,晚上回家也想,經過兩天兩夜的反復思考,他終于想通了。第三天早上6點就跑到車間安排工人按照他的想法進行實踐,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努力,百分表加長桿組裝完成,而且非常精確。這項改裝不僅減少了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殘次品率,這也算是機械加工行業的一項發明。在采訪時,記者看到廠里都已經是精度很高的數控機床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殘次品率也低了。但是謝云湖那股鉆研精神卻還在不停地為企業里創造著新產品,去年他還成功研制出公司需要的航模鋼體。僅一項發明,就為公司節省資金10多萬元。
謝云湖有寫日記的習慣,從他厚厚的3本日記中,我們看出了機床加工業的變化,也看到了他自身成長的過程,在這里我們也祝愿謝云湖能研發出更多的新技術、做出更多的新產品,繼續實現他的機械夢。(姜靜 通訊員 王麗穎)